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兴起,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讨论环节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了出来,不只是因为它契合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更因为讨论环节有利于学生质疑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课堂讨论;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3-184-02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一、精心命题是保证课堂讨论质量的关键
命题的原则是要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贯彻教学大纲,着重于对基础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命题的范围应是有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重要历史人物,以及与当前形势和社会发展联系密切的热点问题。
1、注意命题的综合性。如“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已走向反动,而东方国家 的资产阶级却表现出极大的革命性,试结合史实分别指出这种反动性与革命性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此题涉及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和《中国近代现代
史》中六章十节的相关内容,这就帮助学生打通因教材章节所带来的知识割裂,使相关的知识体系化网络化。
2、加强命题知识的横向联系,即学科联系。因为历史与政治、语文及地理联系密切,命题时充分利用 这种联系,将知识的触角延伸到相关学科和现实生活中去,以推动学生思维的迁移、融合和借鉴,加大知识贮量,使之为创造性思维服务。
3、注意命题的多角度和新颖性,使学生对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从各个角度、种种联系中进行分析、比较和辨别,捕捉其规律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获得有生命力的知识。如“试分析匈牙利事件和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的性质,若苏联不出兵,你认为捷克斯洛伐克将向何处去?”讨论中,学生们对苏联若不出兵,捷克斯洛伐克的前途提出了三种设想:一是改革取得较大成效,但被苏联开除出社会主义阵营,如南斯拉夫那样,成为不结盟国家;二是随着改革的深化,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捷共领导人把握不住社会主义方向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三是捷共出现邓小平式的领袖人物,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改革获得极大成功,给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宝贵经验,则可能避免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那么整个世界历史将可能重新改写。“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这样被点燃了。 二、师生双方的充分准备是搞好课堂讨论的前提
对高三学生来说.搜集、整理史料是该阶段能力培养及高考应试的要求。也是教材处理过程中应做的工作。由于现行《中国古代史》
教材史实简约概括.观点单一陈旧.分析过于肤浅,基本为知识条目式的摘录与注释,史料也极缺乏,因此有必要搜集一些有价值的史料来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历史,再现历史的原貌。在搜集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客观存在的历史是不变的,而反映其本相的史料,却来源广泛,多种多样,千变万化。具体搜集形式,可给学生一个主题,让其就地取材,如讲“秦朝”可让学生整理出《秦灭论》、《鸿门宴》、《过秦论》、《阿房宫赋》等学过课文中的与主题有关的史实和观点,让他们从新的认识角度理解这些文章,既可给学生以学习知识的快乐,又可培养其创新精神。
教师则注重搜集补充教材中的隐含或缺乏的观点性史料。如讲“秦始皇”时,可举出不同时期人们对他的评价观点,做以分析。如贾谊在《过秦论》中“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作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称其为“大独裁者”。通过这些史料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这些史料观点为什么大相径庭,学生明白史料的背景及来源不同.则史料的可靠程度作用大小不同,同一史料可得出不同的结论。
三、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搞好课堂讨论
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和诱思,高屋建瓴,掌握好火候。当出现沉默时,老师要拨开话题,打破沉默, 启发学生发言;当讨论进入高潮,特别是出现争论时,教师要因势利导,紧扣主题,将讨论引向纵深,最后做好总结。总结时,要表扬质量较高的发言和积
极性高、进步快的学生。要特别鼓励学生对书中或前人的一些传 统观念提出大胆质疑,对前人尚未揭示的规律勇于探索,即使有不妥之处,得出的某些结论不尽成熟,甚至走入“误区”,教师也要满腔热情地肯定其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找出不足,分析原因,走出“误区”,变不足为 圆满,变错误为正确,使学生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 如在讨论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时,有学生将我国目前的经济 困难与美国当年的经济危机等同起来,认为要照搬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对此,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回忆资本主义的发展史,着力揭露美国无法解决的内在矛盾,认清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接着,笔者在实事求是地介绍我国目前面临的经济困难之后,启发学生畅谈改革开放2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目前 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目前的经济困难只不过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 过程中的阵痛,是局部的、暂时的,与美国当时的经济危机呈现的“大萧条”、“大恐慌”是根本不同的。只是某些现象有相似之外,况且在程度上也轻微得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